|
提名单位
中国广播网: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
新华网: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邮科技大厦举行
|
光明日报: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今天举行
|
北京晚报: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
|
人民网:第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杭州揭晓
|
中国科学报:第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国际在线:第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9日揭晓
|
中国新闻网:第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
第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出炉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
人工智能行业将跨越式增长
|
第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20获奖项目出炉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
未来英文口语考官或是机器人
|
上海商报: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上海揭晓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奖颁发
|
我国智能科技最高奖揭晓
|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上海揭晓
|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上海揭晓
|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揭晓
|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上海揭晓
|
21项成果获我国智能科技最高奖
|
语音产业,大数据下一座“金矿”
|
21项科研成果获2014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23项科研成果获2015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
第五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23项科研成果获2015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
23项成果获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
|
2015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
AI爆火但创业百死一生 2017年它会大爆发吗?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揭晓
|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深圳揭晓 28个项目摘得最高奖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28个项目摘得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殊荣
|
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揭晓
|
思必驰首席科学家俞凯:除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还有什么?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在深圳揭晓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28个项目摘得殊荣
|
揭秘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的来龙去脉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28个项目摘得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殊荣
|
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在深圳揭晓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深圳举行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
|
REWARD DYNAMICS
奖励动态
颁奖剪影
视频新闻
奖励资讯
新闻报道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共评出70个获奖项目成果,包括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等,涉及生成式AI、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摘得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高文院士领导创立了中国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体系AVS,推动中国数字视频产业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跨越发展。
1382
2024年04月18日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13日在江苏苏州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1040
2024年04月18日
近日,有“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之称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一批在中国智能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的项目及个人获奖,折射中国智能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彰显当代中国智能科技工作者之志——既要在技术上争口气,更要在发展中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坚持向善为民。
1015
2024年04月18日
“我想借这个场合向吴文俊院士致敬,用视觉智能和语言智能向他致敬。”4月13日,斩获2023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的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在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感慨:多年后,吴院士开创的几何系定理证明先河,在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中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095
2024年04月18日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趋势怎样?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多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923
2024年04月18日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共评出70个获奖项目成果
-
70个项目成果摘得中国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最高殊荣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荔枝新闻2024年04月18日1037
-
江苏5个项目摘得相关奖项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荔枝新闻2024年04月18日990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首次评出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CCTV-13新闻频道2018年11月01日88398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共评出70个获奖项目成果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共评出70个获奖项目成果,包括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等,涉及生成式AI、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摘得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高文院士领导创立了中国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体系AVS,推动中国数字视频产业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跨越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台 2024年04月18日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13日在江苏苏州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18日 |

“中国AI”当有“中国志向”
近日,有“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之称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一批在中国智能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的项目及个人获奖,折射中国智能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彰显当代中国智能科技工作者之志——既要在技术上争口气,更要在发展中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坚持向善为民。
新华社 2024年04月18日 |

“人工智能+”行动,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引擎
“我想借这个场合向吴文俊院士致敬,用视觉智能和语言智能向他致敬?!?月13日,斩获2023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的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在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感慨:多年后,吴院士开创的几何系定理证明先河,在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中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新华日报 2024年04月18日 |

人工智能,如何走好下一步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趋势怎样?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多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8日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多个奖项
中国科学报 2024年04月18日 |
EXPERT THINK TANK
专家智库
评审风采
智库专家
前沿观察
研究报告
创新团队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委员会
智库简介
THINK TANK PROFILE
专家智库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奖评审委员会指导,联合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学者组成,致力于开创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研究机构。智库秉承客观、公正、创新、包容的宗旨,推行智能、前沿、绿色、可持续的创新理念。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界进行合作交流,汇聚了超过千余名学界、科技、企业等领域影响卓越的专家担任顾问、学术委员和研究员,为我国智能时代的宏观决策、技术趋势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
|
|
|
|
|
|
战略合作






智能科学专家
|
|
智能理论/智能技术专家
|
|
智能工程/智能产业专家
|
|

陆汝钤1959年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3年任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1980-1987年任计算机科学研究室主任,1987-1990年任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代所长,1991-1994年任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详情]

陆汝钤:
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王海峰,现任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百度研究院院长,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兼主任。 王海峰1999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0多年历史上唯一出任过主席(President)的华人,同时也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ACL会士(Fellow),ACL亚太分会AACL创始主席。IEEE Industry Advisory B[详情]

王海峰:
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宋士吉,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以来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6年获得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学士学位,1989、1996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6至2000年,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专业和东南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先后两次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致力于生产制造复杂工艺过程的建模与随机优化及智能调度方法、机器学习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与探测技术等方向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240[详情]

宋士吉: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建模理论与智能学习方法


王甦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2015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特别是微表情识别。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二十余篇论文,包括TIP、TNN、ECCV等。2014年起担任Neurocomputing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CCF 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与人[详情]

王甦菁:
微表情识别方法


杨辉,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第三届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运行优化”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西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详情]

杨辉:
高速动车组节能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